sohu_logo
新闻|女人|娱乐|旅游|教育|财经|体育|健康|吃喝|文化|汽车|IT|母婴|星座|城市|校园

网友互动:礼物押宝  积分竞猜

给编辑投稿
新闻社区首页 > 新闻社区热帖

[抉择05]不要让爱留遗憾

来源:
楼主:南极熊猫  [zhjxju@sohu]

素材:“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陈作兵,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他是浙医一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他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这是一个医生对自己父亲临终治疗方案的抉择。

看到这则新闻,心情很沉痛。

于情,对陈氏父子放弃治疗还是心存遗憾的。至少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上说,父母生养我们、教育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年老力衰、身患重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全力的去救治。以前经常看见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不得不放弃老人疾病治疗的例子,都会感到难过。从新闻中来看,老父亲有公费医疗,几个儿女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如果进行放疗化疗,生命是可以多延长一些日子的,似乎他们应该去坚持治疗。

于理,似乎也能够对这样一个选择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从老人的角度看,老父亲住院期间,亲眼见证了许多恶性肿瘤晚期的病人在放疗化疗治疗后,瘦骨嶙峋,痛苦不堪的情景。不希望自己变成别人那个样子,不希望儿女奔波劳累,想要放弃治疗。从孩子的角度看,儿子在国外进修期间,亲历和见证了很多国外同行在被确诊得了绝症后放弃治疗,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庭生活和事业上,高质量的活完人生的剩余时光,对类似的情况有一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听到父亲的想法后,选择了尊重和支持。在父亲回到老家以后的时间里,每个周末都驱车赶回老家陪伴父亲,给老人以宽慰。

如今,老父亲安然辞世,这样的事情是对是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平说。有人认为儿子没有尽力为老人治病,反倒是给老人“洗脑”,实属不孝。有些人则思想更为开放,对陈家父子的选择能够尊重和理解。我想,如果这件事真的是老父亲自己的意愿,我们还是尽量放宽容些的好,毕竟能够让老人开开心心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最后的时光已经不错了。

到了这里,楼主忽然又冒出了一个新的念头,诚然,癌症晚期患者确实很难治愈,治疗之下也不过是延长数月的生命而已。但是对于很多种的癌症,如果在早期能够发现并及时治疗,应该还是很有效的,不知道新闻中老人家的疾病为什么没有能够早发现早治疗。试想,如果我们的医疗体制、医疗制度更完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定期的体检,如果很多的重症疾病能够早期的发现,也许就不用把我们逼到最后这种两难的选择上了,也不会给爱留下太多的遗憾。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并不带表本站观点
来源:搜狐新闻社区

我要回帖